2019年年终总结:被抛在世的又一年

Date: 2020-6-06 16:31:28

一个夜游者在步道边吹口哨。
储蓄罐里沉睡着分币。
无物。唯有这贫乏的庸常
遗忘和挽歌寻找的事物。
——博尔赫斯

引言

在2018年年终总结的开头,曾以悲观的笔触写道:

没有至暗时刻,只有更暗时刻。真正令人饱受煎熬的“时艰”,恐怕会在明后年出现。

不幸言中。

这篇年度例行总结,从2019年12月底开始断断续续地写。本打算在农历新年前完成。不意己亥将尽,庚子既临,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九州,进而席卷全球。心焦气结,提笔无言。到了2020年4月中旬,重拾思绪,连缀成篇。但后来部分文稿意外丢失。拖延至5月,才凭记忆补写了一遍。

然而,许多话,已湮灭在时光的灰烬里,记不起,写不出。

一、时光账


二、自我管理体系:反思、重构、优化

2019年,对自我管理体系的反思、重构与优化,依然是纵贯全年的一条线索。

从2013年开始探索和实践自我管理系统,至今已历时七年。“Life Geek /Mind Hacker”的精神属性已融入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诸多层面。

按照漫画家David Saracino在其连环画作品 《11 辈子》(11 lifetimes) 中的提法, “七年就是一辈子”。在这“一辈子”里,随着技术进步、工具升级,以及自身需求和生活状态的变化,自我管理体系一直持续演化迭代。期间,遍读认知科学领域的科普书及论文,尝试过几乎所有的效率App,不断探索与实践,根据自身情况予以取舍,持续优化办公、阅读、写作、锻炼等工作流。在心法上以简驭繁,在流程上去芜存菁,努力遵循“幂次法则“。折腾工具,尽量避免被工具折腾,力求“物物而不物于物”。提高效能,同时警惕自我异化。保持弹性,避免周期性的任务淤积、系统崩溃与行动力瘫痪。尽力培养“操之在我”的心智状态,不给恐慌和怨怼留太多的空间。在此过程中,遵循的基本规则,正好符合任正非关于管理体系建设的格言:

先僵化,后优化,再固化。

2019年基本维持了2018年已经成型的自我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,但在若干环节进行了微调与整固,使其更聚焦于当前面临的挑战,更适应目前的生活节奏,更契合具体的应用场景。打算在2020年继续打磨打磨,然后固化下来,不再过多地花费心力去做大的调整。固化之后,计划撰写一系列文章对自我管理系统加以总结提炼,主要是写给自己看,便于回顾与反思。倘若对偶然读到的陌生朋友有所助益,也算是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了。

新工具:

硬件:

  • MacBook Air 2018,

    家里的ThinkPad小黑本已经用了七年,亟需鸟枪换炮。2019年“618购物节”入手了MacBook Air 2018(2020年1月,用了四年多的Fitbit Blaze寿终正寝,由于对苹果的生态系统较为依赖,入手了Apple Watch Series 5,于是凑齐了苹果三件套。此处有真香警告)。

    那段时间正好工作极为忙碌,没日没夜加班,以至MacBook到货后,安静如鸡地在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趴了三天两夜,才被拆开包装。其后少不了一番折腾,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使用习惯,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设置,试用了若干App,去芜存菁。安装了Parallels Desktop,跑了Windows 10虚拟机,主要用于运行Microsoft的N件套、公司的IM、OA、ERP系统软件,以及股票软件。实现了双系统无缝切换的舒适体验。

    此外,macOS Catalina系统的“随航”功能,以iPad作为Macbook的拓展屏幕。

    • 华为MateBook D

      也是在618入手的,替换了另一部用了七年的家庭娱乐向笔记本电脑。基本上同步了MacBook Air上Win10虚拟机的各项设置。直接用HDMI数据线连接SONY电视,外接音响,用无线键鼠操作,主要用于家庭娱乐场景,如看电影、听歌等等。

软件:

  • Alfred Preferences:macOS 必备效率神器,不必多言。
  • Timetrack:将时间统计软件从原来的aTimelogger替换为Timetrack(两者可用同一账号登陆,数据完全同步),根据日常固定的工作流设置了URL Schemes。例如:点击“锻炼-早炼”,自动跳转到“即刻健身”App;点击“居学-写作”,则自动跳转到Ulysses;点击“日常-睡眠”,则自动跳转到SleepCycle。同时,在macOS status bar设置显示Timetrack,以便在电脑上也能随时记录Time Log。

    • Launch Center Pro:iOS效率神器,能将URL Schemes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。iPhone桌面只保留了两屏,App排列井井有条,调用迅疾。我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、使用频次、工作流,使App各安其位。开启某个App时的特定手势已形成肌肉记忆,最常用的闭着眼睛也能快速启动。



  • Drafts 5:作为GTD System的超大号Inbox,建立了不同的Workspace。随时随地“集草”,尽量减少蔡氏效应(Zeigarnik effect)对当下的扰乱。
  • Goodnote 4升级为Goodnotes 5:完全取代了纸质版的工作笔记。同时作为通读电子书(主要是PDF格式)的主力工具之一。
  • MarginNote 3:主要用于精读电子书、论文、长篇报道,梳理知识脉络,提取亮点,拆解成知识卡片,导出到Anki,定期回顾。
  •  Anki:全平台同步,满足了随时随地整理知识卡片、定期或不定期复习的需求。
  • Inoreader+ Reeder 4 :回归到RSS订阅,分类归集,每日限时半小时浏览、剪藏、整合新资讯,择要收藏到Evernote、Pocket,以便开展后续的主题阅读。
  • 即刻健身:基本替代了Keep。主要是Keep后来的版本无法由用户自主安排训练计划,不符合我的需求。而即刻健身的自由训练模块则保留了自定义训练功能。运动时戴上耳机,一边听歌,一边按照即刻运动的语音指令执行训练计划即可。

  • Calm :作为正念冥想和腹式呼吸练习的主力软件,同时也是白噪音主力软件,还兼具英语听力练习之用(误)。

  • 快贴:解决了macOS、iOS、Windows之间跨平台同步问题。

“心法”层面的提炼

  • 物理立场,无求无待
  • 身受心法,当下觉知
  • 早睡早起,优化饮食
  • 行立坐卧,随时锻炼
  • 聚焦要务,直击核心
  • 管理精力,文武张弛
  • 广结善缘,建立连接
  • 开放果决,任意震动
  • 强化输出,最小行动

方法层面的调整

  • 运用“奥卡姆剃刀(Occam's Razor)”,重构浏览、剪藏、通读、精读、整理读书笔记、制作读书卡片、定期回顾复习,以及卡片式写作的工作流,初见成效。
  • 在基本搞清楚自己每日的“黄金时间”和 精力节律后,暂时搁置了精力管理记录。
  • 建立if…then…(执行意图)清单,覆盖自我管理的大部分具体情境,避免频繁决策对心力的无谓消耗。
  • 完善了OKR自我管理法的具体操作方式。
  • 所有重要的知识的技能,都有意识地通过刻意练习来内化。
  • ……

其他的内容,留待撰写“自我管理体系”系列文章时再具体阐述好了。

在这一部分的结尾处,记述一件小事:

在好几年前,我就开始使用“日省”这个App。这个App是我使用过的最为好用且清爽的习惯养成类App,设计贴心,不枝不蔓,不搞无用的社交功能。其中,对连续坚持型/累积坚持型的区分,对行为合格阈值的设置等功能,迄今未能找到替代品。但后来这款App下架了。虽然我还一直在使用,但一旦换手机,数据将无法同步迁移,App的一些小bug也一直无法得到修复。于是,我检索了一番,发现了App开发者的知乎账号,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,给开发者发了一封私信,表达了对这款App的留恋、对作者的谢意,并提出请求:

如果可以的话,希望您不要放弃这个开发项目,在完善在线备份数据等功能后重新上架“日省”App。如果您无意继续开展这个项目,方便的话,烦请推荐一下能实现与“日省”App相同功能的软件。

没想到,开发者很快就回复说:计划重新开始维护这个开发项目,由于时间跨度较长,需假以时日,重新上架后会第一时间通知云云。两个月后,App果然重新上架了,而且在功能和界面上都有不少优化。作者特意发来私信告知重新上架,并希望我持续提供反馈。于是我根据日常的使用需求,又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。

一种微小而美好的体验。

三、搬砖这件徒劳的小事

2019年是主持部门工作的第三个年头。总的来说,又是忙碌、徒劳、坦然面对挫败的一年。

从5月底到10月中旬,公司希望能抓住政策窗口期再次冲击IPO。于是每天都处于疯忙的状态。几乎没有节假日,加班到半夜到成了常态。心里也清楚,形格势禁,掣肘横生,这次大概率又是一场劳师动众、有始无终的折腾。不过是职责所在,必须不负所托,尽力一搏,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。

10月中旬以后,IPO Project基本凉了,工作节奏稍为缓和。宏观、中观、微观环境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恶化。办公室的空气中弥漫着大厦将倾的压抑感,存量博弈之下的小小悲剧和闹剧,日复一日地上演。

搬砖之道,无非是“修己以敬”、“修己以安人”。外部环境如此,更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坚持正确地做事,做正确的事。尽力推动各项工作,勖勉本部门的同事秉持“靠谱闭环”的理念。做到“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”。整体而言,部门内部保持了“团结紧张,严肃活泼”的氛围。带了一个刚毕业的新同事。从头开始引导她养成良好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习惯。看着她逐渐成长的进步,聊感欣慰。

搬砖于我而言就是如此。套用伊萨克·迪内森的话:我既没有希望,也没有绝望,每天把工作推进 一点点。

也许,距离要说再见的时刻,也近了一点点。

四、身心不二




2019年本来设置了较为完整的锻炼计划。1月10日,在家门口的健身房办了年卡。制定了一周三练的健身计划,加上日常的早练、步行上下班,午间一周三次的瑜伽课,工作间隙时间的碎片训练,形成一个有零有整的训练体系。

按照健身房训练计划在Timeglass里设置好计时器组合。后来改成使用即刻健身App的自定义训练。到健身房后,迅速更衣,全程戴着蓝牙耳机,一边听音乐,一边听语音指令进行训练。最舒坦的是周六上午,健身房刚开门,我一般都是第一个到达的。在空旷的、三面墙壁都是镜子的健身房力量训练区里,有“举铁邀肌霸,对影成四人”之感(大误)。

5月底到10月中旬,因工作繁忙,疯狂加班,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,健身计划的执行受到严重影响,睡眠时间也不得不进一步压缩。身心俱疲,不堪回首。一度罹患咽喉炎,让我成了那吞炭的豫让,近乎失声。年底费了不少劲,才逐渐恢复了日常训练计划的执行。

刚恢复五行拳时,竟不时走神。于是实践佛学的“观身念处”,通过”数息法”观照呼吸,当下觉知,对训练时的专注力有所改善,于是沿用了下来。

“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”。而健身和技击,是我藉以拂拭心镜,观照自性的一种方式。

五、居学与娱乐



今年的豆瓣书影音记录是不完整的。许多的日子,表辦的服务器,就像禿顶中年的生活,在表面的平靜之下,在无声无息之中,一次又一次地崩溃。在战狼遍地,缇骑四出,海内喧腾,全球动荡的大环境下,表瓣的氛围日益恶化。吉网罗钳,举目荒凉。只能求个“眼不见心不烦”。久而久之,豆瓣之于我,已形同陌路,一两个月也不登录一次。彼此于无声处,相忘于江湖。书影音信息也不像以往那样及时记录。更何况,许多书影音条目信息,在豆瓣上莫名其妙成了有所违碍的内容,动辄得咎,不标注也罢。另外,有些书籍则属于反复重读,或者断断续续地读,也没必要标注。

遥想学生时代,习惯在年底对本年度的书影音做回顾,以此为主线串起一年的生活。这大概算是一种豆瓣特色的年终总结。仿佛精神(消费)生活才是“真正的生活”。毕业之后,这部分在年度总结的权重日趋下降。在能投入书影音的时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,“宜精不宜多”是最基本的守则。不以刷书刷剧多为荣,也不追求所谓“高效阅读”。毕竟,“高效阅读”说到底只是追求把一本书快速读完,这就好像追求把一只曲子快速弹完一样。这不是练琴,而是完成练琴任务。就像伍迪・艾伦吐槽的:“我学会了用 20 分读完《战争与和平》,不过只记得这是一个俄国的故事”。

2019年观影看剧的时间进一步压缩。检视2019年在豆瓣标注的“看过”条目,大多集中在上半年。一是因为上半年工作强度还没那么大,二是因为下半年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情愈发魔幻,使大部分虚构作品都黯然失色。一件值得一提的小事是,2019年8月3日,和妻子带着四岁的女儿到电影院看了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。距上一次踏进电影院播放厅,已隔五年之久。

看球的时间也缩水了不少。国际赛场基本没有时间关注,顶多浏览一下头版新闻,看一下重要比赛的集锦。国内足坛则令人哭笑不得。国家集训队、火线归化、外援限额、工资帽、赛程切割、里皮下课……一场又一场的风波,一出又一出闹剧,此起彼伏,叫人瞠目结舌。在这样乌烟瘴气的大环境下。作为铁杆广州队球迷,即便恒大艰难反超京沪夺取中超第八冠,也并没有多开心。

贴一张梗图,聊表对2019年足坛的些许纪念。

六、股海乘桴

今年在股票投资(机)上可谓得失互见。

所得者,其一是重头开始,较为系统地研习了缠论,在MarginNote上精读缠论原文,拆解成上千张知识卡片,并导出到Anki,定期复习,并学会将其运用于实战,水平大概介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。其二是对宏观经济的理解有所加深。其三是除了极为繁忙、加班到深夜的日子,其余交易日基本能坚持复盘总结。

所失者,主要是全年实操战绩不佳。操作方面,最大的败笔还是资金管理与仓位控制没做好。5月份到10月份工作极为忙碌,完全无暇看盘操作。而这个阶段恰逢A股在4月份阶段性顶部的回调期。在此现实条件约束下,未能果断降低仓位,控制风险。

2020年继续探索与实践,并时刻牢记沃伦·巴菲特的告诫:

成功的秘诀有三条:第一,尽量避免风险,保住本金;第二,尽量避免风险,保住本金;第三,坚决牢记第一、第二条。

投资的诀窍就是在那里,看着球一个接一个抛过来,等待球到你最拿手的高度。如果人们大喊,"挥棒啊,你这个笨蛋!",直接忽略它们。

七、与孩子共同成长

小哼哼转眼四岁了。已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。

根据我对发展心理学的粗浅认知,2-7岁之前的孩子处于尚·皮亚杰所谓“前运思期”(Preoperational)。因应其心理发展阶段,让孩子去自由玩耍,自由探索,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,远比急切地向孩子教授“知识”重要得多。因而,我秉持的是相当“佛系”的教育理念,并付诸实践:

  • 与孩子共同成长,尤其是在心智上
  • 做“园丁”,而非“木匠”。
  • 不刻意去发展孩子的“智力”,决不搞“超前教育”,尽量避免参与教育军备竞赛。
  • 对“期待”保持谨慎的态度。诚如约翰·威尔伍德所言,“期待常是一种微妙的暴力,因为这是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意志。”
  • 尽量多地陪伴、回应、关爱,给孩子提供“脚手架” (scaffolding) 。
  • “课题分离”。区分什么课题属于父母,什么课题属于孩子。在心理上厘清边界,尽量避免越界的干涉。
  • 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习惯。
  • ……

从2019年3月开始,断断续续考察了居所周边的几家公立和私立幼儿园,也带她试着去“面试”和“体验”了国际幼儿园,最后综合权衡之下,还是选择了划片的公立幼儿园。

娃上了幼儿园,家长是什么体验呢?曾经半开玩笑地吐了个槽:

送娃去幼儿园,除了每日要在家长群里打卡,早请安晚汇报外,今天要做手抄报,明天要搞走秀,后天要做滤水机。好比送质子入虎狼之秦,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瑟瑟发抖……

不过,孩子自身的体验整体上还是不错的。小家伙极少有哭闹着不愿去上学的时候。大多数时候,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随家长出门上学,到了幼儿园门口和家长拥抱道别后,像小鹿一样欢快地跑进教室。

课外班方面,起先按照她初步表现出来的兴趣,给小哼哼报了一个美术课,一个舞蹈课。选的都是可靠的小机构,小班教学。每周日上午,我和夕便陪着她到上美术课的地方,小家伙到教室里画画时,我和夕便在外面看书等候。美术课结束后,再转战舞蹈班,结束之后一家三口找个馆子吃饭,然后回家。

小哼哼在绘画上展现出一定的天赋。笔触的运用,色彩的搭配,时有令人惊喜之处(主要归功于老师教学得法)。舞蹈方面,她的优势是天生柔韧性极好,但协调性略有欠缺。值得欣慰的是,她平时练舞蹈有点吊儿郎当,但先后参加两次汇演都很淡定,不掉链子。


握笔的姿势错了喂……

英语启蒙方面,一开始没打算报班,而是买了RAZ、牛津阅读树等分级读物及配套的点读笔,计划每晚陪她读半个小时。同时还购买了叽里呱啦的网上付费课程给她自己玩儿。时而给她看英文原版的动画片。但去年一度工作季度繁忙,根本兼顾不过来,而且夕同学也重新上班了,时间、精力上也捉襟见肘。后来便在小区门口给她报了一个英语班,每周两三次线下课程。

其他方面的启蒙教育,则是通过读绘本、讲故事、陪伴玩耍,有一搭没一搭地引导。她一旦有兴趣,就多给她讲讲。要是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了,便顺着她注意力所转移的地方,因势利导。并不强求非要学会什么知识,掌握什么技能。

此外,还参加了小区家长自发组织的儿童读书会活动。每周日小区里的同龄孩子聚在一块玩儿,家长则轮值,变着花样给孩子们讲绘本、讲故事,带孩子们做小实验、做手工、唱歌、跳舞,等等。

当然,无论是幼儿园、课外兴趣班,还是社区自发的活动,都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迄今已停摆了将近半年。

这一年,很感谢岳父岳母。二老为了小哼哼的健康成长,付出了很多的心血。尤其是在我和夕都要上班的日子里,全靠他们悉心照顾、陪伴、教导。

我和夕想尽量做到的,是在一个内卷化的、恶性竞争的社会环境里,勉力为小哼哼撑起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。但也不刻意让她隔绝于纷乱复杂的现实生活之外。希望她可以尽可能地自由探索、试错,形成自己的个性,找到自己内在的驱动力。

也没做得多好。偶尔也有情绪失控,忍不住发脾气的时候。毕竟——

余绪

时间,这永恒的洪流,穿越生死,贯穿一切,席卷一切,湮没一切。我们栖息其间,又迷失其间。尽管,时间很可能并非客观世界的基本法则,而是我们卑微的人类在特定的子集,从特定的视角观察世界的时候,从世界中显现出来的一个变量,或者说,一个持久而固执的幻觉。

2000年1月1日清晨,和朋友跑步到海边,看新世纪的第一个日出。海风的味道,至今还残存在虚虚实实的记忆里。那年我16岁,读初三。

2009年的年终总结里,我引用了聂鲁达的诗句:

Podrán cortar todas las flores, pero no podrán detener la primavera.
(你可以摧毁所有的花朵,但你不能阻挡春天的来临。)

2019年将尽的某一日,帝都下了大半天的雪。到下班时却几乎已毫无雪的痕迹。那些纷纷扬扬的雪花,像我们一样,大多无声无息地消融于帝都这头巨兽的肠胃里。

被抛在世。从少年到中年,悲也零星,欢也零星。一切的变与不变,希望与绝望,挣扎与沉沦,也许不过是嵌套在时间这一重幻觉里的另一重幻觉。

工作是疲惫而徒劳的,生活基本是二手的,前景是黯淡无光的,信念是奄奄一息的。即便是这样的人生,也依然要说服自己:

一切过往,皆为序章。继续勘探自我和外部世界的边界。做好具体的事,关爱具体的人。好好活着,直面刺骨的黑暗,不管黎明是否能到来。


附:一些瞬间,一些纪恋


2019年2月7日,大年初三,离粤返京,踏上己亥年的征途。

年味之于我,是工夫茶、青橄榄、潮州柑、砂糖桔、老药桔、烙鱿鱼卵、烙卷章、鱼丸西洋菜汤、虾枣娃娃菜汤、咸菜煮麻鱼、咸菜炖猪肚、卤鹅、卤鸡、蒸鲍鱼、炒粿条(此处略去一百字),以及凝结于其间的亲人的爱意与劳动;是疲惫生活的间隙里稍纵即逝的热闹与温暖。



2019年2月19日。凉水河边。上元节的雪意。



2月24日,孩子长大了,功夫茶具得以重见天日。



3月11日。阕月疏枝。下班步行回家路上的寻常景致。



3月15日。下班路上,凉水河边。暮云凝碧落,霞光看不足。


4月7日。清明过后,春在枝头。


4月12日,夕在家DIY海南椰子鸡。用一只清远鸡、一个椰皇、两个椰青熬了汤底:用沙姜、青柠、小米辣、蒜蓉以及酱油调了酱料。加上竹荪、玉米、虫草花、金针菇、娃娃菜、菜心苗、墨鱼丸等配菜。由于舍得用料,比餐厅里的更好吃。一本满足。




6月9日。连续N个周末加班。光景西驰流。



7月24日。哥谭市守(ban)护(zhuan)者(gou)平凡的一天。
操持诸事,一如往常。假装自己并没有又老一岁。
至于蛋糕,其实是买给小哼哼吃的。


  • 7月28日。三亚亚龙湾,宁静的海。夕带着小哼哼去的,我因工作繁忙而缺席。



8月7日。天边一朵云。


8月17日。津门落日。



9月13日,南海子公园。飞机掠过长空。



中年夫妇的日常。

Comments
Write a Comment
  • oldplusnew reply

    这才是最令人叹服的年度总结!敬佩博主的用心记录、用力生活,而生活必不负您。

    祝福!致敬!

  • umi reply

    哇哇哇,姐姐好漂亮,完全看不出来岁数,今年一直期待更新2019的总结,转眼半年又过去啦

    看到说看2000年的第一个日出的时候颇有感触,我当时还小,没能意识到那是跨世纪那么重要的日子,没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铭记有点遗憾。现在的小朋友都是新世纪诞生的,相比我们90后有更多的学习压力,也拥有更多的机遇,能在这样和平的年代成长是一种运气,希望小朋友健康快乐~